当前位置:首页  基层党建  学生党建

经世致用固初心,铸魂育人践使命 | 复旦经院与上财经院硕士支部联合打造“红色之旅”

时间:2024-06-17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加强党纪学习教育,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二支部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3级国际商务专硕研究生党支部6月4日下午联合开展“行走的党课——经世致用固初心,铸魂育人践使命”红色学习活动,以“红色研学之旅”为主题,始于复旦望道旧居,终于上财商学博物馆,通过实地走访红色地标,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理论实践。本次联学活动有近20位同学参与,活动由双方支书张振欣、乔楚带队。


活动从“场馆中的思政课”——参观望道旧居开始。望道旧居作为复旦大学校史馆专题馆,以《共产党宣言》和陈望道生平为主题贯穿始终,彰显“信仰之源”在革命先驱探索救国道路中的重大作用。学生党员了解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上海红色起源地的精神与传承,以及一代宗师陈望道的人生经历与学术成就,重温真理的味道,触摸信仰的力量。

“行走中的思政课”由陈晓琪、于玥青两位党员同志带领学习。首先参观的是伫立于复旦大学校门后、校园中轴线的毛主席像。其始建于1967年,雕像主体高7.1米,象征中共七一建党日,总高12.26米,象征毛主席生日12月26日。主席像见证了一代代复旦人的成长,提醒着每一位学子不忘初心。接着,党员们来到理科图书馆对面的陈望道塑像,塑像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于陈望道诞辰105周年(1996年)创作,以此纪念著名爱国人士、新中国诞生后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陈望道先生。斗转星移,新一代学子们怀着赤子之心,在寻道、望道、守道的旅程中继续望道致远的精神传承。随后,领学员带领党员们参观苏步青雕像,感受数学与人文的交融。


支部党员们还参观了相辉堂和烈士纪念雕塑广场。作为复旦校园内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相辉堂诞生于1947年,见证了复旦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沉淀了流逝光阴中的人文情怀,回响着老校长当年关于“服务、牺牲、团结精神”的嘱托,至今仍然激励着每一位有志青年。在烈士纪念雕塑广场,学生党员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意与追思。



穿过复旦,由武东路100号走入上财校园,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别致的仿古建筑,琉璃瓦、孔雀蓝,匾额上书“国立上海商学院”七个字。重建后的老校门作为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之门”,承载前辈先贤的光荣与梦想,伴随着期颐之年的上海财经大学,再续弦歌、焕发新生。顺着校园小径,党员们来到育衡楼,感受上财首任校长郭秉文先生提出的“三育四衡”办学理念——“训育、智育、体育”“ 通才与专才平衡、人文与科学平衡、师资与设备平衡、国内与国际平衡”,激励学生党员成长为经世济民的新时代人才。

上财经院硕士二支部支书与现场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了货币馆,了解货币发展的历史和我国货币发展背后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故事。张振欣表示:“作为财经专业的学生,我们与货币之间具有更为亲密的关系,我们应该学以致用,为金融强国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随后他现场讲授了主题为《深铸清廉根基,永葆红色初心》的党课。党课围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分享了修订背景和主要过程、修订《条例》重要意义、新修订的《条例》的特点、以及对新增和修改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重温红色岁月,深入了解了先辈们兢兢业业,公而忘私,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深刻体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结合当下发展实际,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锤炼党性修养,筑牢清廉根基。同学们纷纷表示,经过本次行走党课的学习,将怀揣着更加赤忱的红色初心,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勇担青春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 张振欣 李廷昱

图:盛添一 张振欣 俞力宁

编辑:杜雨晴

审核:金晓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