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经济学基地班 戴博
在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小组一行六人,从祖国江南来到了祖国的大西北,就“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即农产品定价等问题展开了调查。在那里的每一天都是一节生动的实践课。
1、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实践方法。
暑期实践中,我们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发放问卷。我们要在三天内完成300份20个问题左右的问卷。为了更有效的完成这项工作,我们分成两个组。一个组负责超市门前,一个组走进菜市场发放。但是在这两个地方我们都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都急急忙忙的购物,或者提着重物,没有时间耐心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在菜市场,由于买菜的大多是老人,很多都退休了耳朵不好,还有好多是文盲,大大拖延了问卷的进度。当然,为了保证问卷的覆盖面,我们还是耐心的口述一个一个问题希望得到答案,但是这样一天下来,大家都累的直接倒在了床上。
为此,我们小组第二天早上又开会制定了新的方法。这一次,我们采取外地访问与问卷发放同时进行的方法。上午,在广场等,市民休息的地方发放问卷,由于广场上的市民大多没有急事,所以这次调查成功率大大提高。下午,我们又前往了西宁市周边最大的蔬菜基地——乐都县,在去的途中我们又意外的发现了乐都县蔬菜直销机构的宣传广告,从而增加了消息的渠道。在返回西宁的途中,我们发现长途汽车上大家也没什么事做,便在汽车站排队候车人群中发起了问卷。同样的,效率比前一天大大提高。就这样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调整实践方向,以求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
2、在实践中不断有惊喜鼓舞着我们
是的,当有人突然从后面拍你肩膀,告诉你“校友啊,我看到你衣服上的字了!”的时候,会感到格外的温暖。在这茫茫的人海中,校友——多么亲切的名字。
或是当你遇到一位老人,填完调查问卷后,拿出自己手机请教你怎么用手机跟你打电话。当你帮他拨通,他高兴的跟电话那头的人说,今天遇到上海的大学生帮我弄的手机时,会有一股淡淡的幸福涌上心头。
也或是,在我们遇到的青海师范大学教授和那位曾经在松江大学城工作的政府官员,他们不但认真的填写问卷,还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思路和方法,兴奋的和我们探讨问卷的内容。还记得,那个政府公务员,还特兴奋的跟自己的伙伴说,你信不信,上海财经大学的同学都调查到祖国大西北来了!
在西宁的调研期间,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调研的机会,已有机会就与当地人攀谈、交流。在每一个细节中挖掘我们需要的素材,与出租车司机、拉面师傅、班车上的乘客、旅店的老板等等,每一次的交流其实都为我们少走弯路加上了一层保险。
3、勇敢地去尝试,辛勤的付出必定有收获。
在与当地政府和媒体的交流中,我们开始时也十分忐忑。一方面,担心县级政府可能视我们为“捣乱分子”不予配合,一方面,又担心在这些陌生的农村,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上当受骗,或是没有了班车,不能及时回到“大本营”。但是我们勇敢的去尝试,大家集体行动,集思广益去应对挑战。在来到乐都县县委和县政府时,我们从办公楼一楼走到六楼,先从县委办公室到县委宣传部,再从政府宣传部到政府办公室,跑遍了整个楼,终于在政府办公室拿到了我们想要的宣传资料。并与当地宣传部的同志要到了地址,答应我们会在当地媒体予以报道。想想要是当时不抱什么希望的话,不去尝试的话,也不会有最后的结果。
抵达西宁后,当我们了解到,西宁市为应对物价过快上涨而推出了,免税优惠的早市政策后。我们也是不辞艰辛,早上5点就起床,希望能采访到刚刚赶到西宁的蔬菜运输商和早市的分销商。
勇敢的尝试、辛勤的付出。这是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10级经济1班 庄小雨
在这个暑假中,我们一起经历了为时一周多的暑期实践,感慨良多,直至今日,实践中每一天所遇到的事情还在我心中回旋,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暑期实践活动给了我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的机会。在这次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以往看不到的社会的另一面,更清晰的体验到了真实的社会,也更看清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这次短暂的暑期实践给了我们一个走向社会的桥梁,对以后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了解到团队的合作和保持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做事先做人,虚心求教,和以待人,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而身边人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这次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包括与自己团队成员的交往,都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次实践让我们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增强了对以后学习和步入社会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实践是一个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次实践让我更加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区去”的意义,从与各界群众沟通的过程中,正直了解了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生活状况,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打下,汲取了真正的知识,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09级劳动经济班 钱逸清
今年暑假,我们小组远赴西宁,开展了关于“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社会现状的调查。在这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入农村,走进市民,开展调查,虽然目前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社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菜价的浮动对于农民和市民来说的生活品质的变化,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很多的锻炼,让我对社会的了解从“平面化”的书本知识过渡到了更为“立体”的亲身践行,也让我对此社会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想很多大学生也许都有过社会实践的经历,这是一个我们了解,认识,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期间我们收获的是不仅仅是亲身体验了社会最真实的一些形态,提升了自身能力,更主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十分有助于我们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收到各种的拒绝,如何与他人沟通,能够减缓他人的戒备心理从而能够回答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让我们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是我们所需要锻炼和培养的。在下乡采访菜农时,需要我们认真真挚的与他人交流,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草草了事。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到他们的内心情感。这对于平时在城市生活,完全不了解农村的我,在这次调查中,体会到了农民种菜收成的辛苦,农民把菜卖给中间商只能接受市场价格的无奈,唤起了一份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帮助他们的责任心。
通过实践,我切实感受到农民对菜价上涨或者下跌的无助以及消费者对菜价接受的无奈。最重要的是,媒体某些报道会多多少少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菜农的利益变化,还有政府的信息需要更透明更对称,在西宁市,市民对政府的调控物价的政策也仅限于了解,并不知道具体措施如何。说实话,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们的实践活动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希望通过我们日后撰写的论文可以尽绵薄之力,让有关部门重视“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社会现状,通过一些政策的调控,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务实的保障。
我想只要我们大学生这个群体有足够的为社会服务的热情有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感,那么就能更好为社会服务。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无疑就是将这样好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一种方式。通过暑期实践,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认识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不仅如此,我们可以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回报社会,充实自己。
09级数量经济班 高博文
先是“蒜你狠”,大蒜价格从低位涨了40倍;然后“豆你玩”,每公斤绿豆从6元多涨到26元,“简直是疯了!”蔬菜市场在制造暴富神话的同时,也让中间商感受到赌博的味道。可是一方面是菜价连年暴涨,市民怨声载道,另一方面是大旱大涝,收菜价格不稳定,农民苦不堪言。国富在于民富,国强在于民强,农民更是中国之本,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激起了我们去暑期实践调研“菜贵伤民 菜贱伤农”问题的想法。经过了近十天的调研可谓感触良多,有从团队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也有个人方面的,这次暑期实践实在是难得的收获。
个人方面来说,暑期实践是一次很锻炼自己的机会,可以把理论联合实践,深刻认识到从理论到实践的困难性和数据收集的难度。不过个人看来,最有感触的还是实践中与各类人接触的感受,比如说我们到练塘收集数据的时候,曾经碰到从江苏来包地种菜的老夫妇,他们的儿子,儿媳在附近打工,他们说了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我们没能力,不像你们父母厉害能培养出你们这样的大学生”。话时时萦绕在我耳边,确实中国还很穷,农村的教育还跟不上,所以身为大学生更有一份社会责任,为社会多尽一份绵力,不论是献爱心还是支教,抑或是努力学习更好的为祖国出力。
从团队来考虑,这是一个很好磨练自己和磨合队员的机会,更好的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一些矛盾的解决方法。身为组长更感觉压力和责任都很重要,尽管组员们都在忙忙碌碌的燃烧着自己的那份热,一切都为了让实践更顺利的完成,也为了能调查清楚“菜贵伤民 菜贱伤农”问题的根源,能确确实实帮助到那些处境堪忧的农民而努力。其中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问题,不过都能够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顺利解决。我们拥有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努力前进,在不断地摸爬滚打中学会了合作,责任,包容。
从社会方面来说,经过我们为期十天的并不长的实践,却发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有待改善,农民辛苦耕种,补贴却是子虚乌有之事,实在让人痛心,火车票一票难购,黄牛横行,政府机构办事缓慢,城乡贫富差距加大,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也日益增大,高通货膨胀。其中感触最深的有两点,其一是农民的讨价还价能力,尽管中国是农业大国,可是因为人口问题,其实中国农民一直是弱势群体,人均亩数少,现实中的市场也并非是强有效市场,价格也并非完全由农民决定,生产销售分散,菜价低时,农民亏本,菜价高时,农民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并且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低,盲目跟从现象明显,中国农业改革在即。其二是收入和支出的不均衡,这不是讲个体而是整体,经我们多日的调研及生活感受,其实上海与西宁两地基础物价相差无几,原因也很简单,西宁市是蔬菜水果运输枢纽,所承受的是流通物价而非封闭物价,但是上海西宁两地的收入确实天壤之别,也就是其实西宁人的生活压力可能比国际之都的上海更大。
也许,我们并无法改变看见的许多不合理的状况;也许,我们的实践也无法确实的帮到农民们,但有一点确实可以确信的,这次实践我们锻炼了自己,更明白现在的中国缺少什么,将来该如何去做。
或许,结果并不如此重要,过程我们却已经历,最后要谢谢学校及校团委给我们这样的暑期实践机会。
09级世界经济班 张彬
七天的实践转眼间结束了,坐在返回上海的火车上我却依然不能将自己抽离青海这个美丽的地方。青藏高原一直是我心中向往最圣洁的地方,水天相接的青海湖,一望无际的戈壁草原,通通往世纪屋脊的青藏铁路。。。无不让青海散发着神秘与奇幻。然而当我亲自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却是完全另一番感受,让我震撼的不是它的唯美的自然风光,而是那淳朴的民风,那虔诚的朝圣僧人。
西宁,作为青海的省会,没有太多北京上海这样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建筑,城市也略显陈旧,可是在四周高山的映衬下却给人一种粗犷豪放之感。到达西宁已经是晚上六点,可是太阳依然高挂,丝毫没有下落的迹象,我们找好地方落脚,早早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小组兵分两路,一组去市场发调查问卷,一组去农村找菜农做实地访谈。我所在的小组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西宁市湟源县巴郎村,我们首先来到村政府与村长大叔说明来意(村政府是巴郎村里最气派的建筑,所谓最气派就是一个有院子的两层小楼),村长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和我们聊了最近村里的气候以及蔬菜的长势情况,然后指引我们去了菜地与菜农了解情况。青海海拔2000米以上,是中国仅次于西藏的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地表温度与土地温度差距大,不是一处菜生长,所以我这次看到的菜地,并非像江南水乡那样一望无垠,二十许多小片菜地,菜地中还鼓起许多蔬菜大棚。因为是上午,很多菜农区市场买菜还没有回来,只有零星的几片地上有菜农正在地里收菜,在与菜农的交谈中我们得知,由于才弄得车不能进去市区,菜农们种好的菜,会先运到附近的大型农贸市场去批发给中间商,再由中间商运至西宁市内卖给超市或者小型农贸市场的小商贩,这一转再转,本来三毛钱的土豆,等卖到老百姓手里就能到到一块八毛钱!翻了整整六倍!农们十分辛苦,没到蔬菜成熟的季节,白天收菜理菜装车,凌晨12点就要驱车前往附近的农贸市场占个好摊位,他们不但要与当地的其他菜农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与外的运来的菜竞争!外地菜虽然有运费,可是外地自然条件较好,成产成本低,况且都是大型卡车装运,这样运费分摊在每斤菜上也没有多少钱了,这就给当地菜农带来了巨大压力。资料显示,青海自产蔬菜只占总量的10%~15%。由于青海冬季长夏季短,每年能种菜的时间很短,蔬菜成熟也慢,所以农民的收入不高,很多年轻力壮的青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因次现在地里干活的多为家里的长者。菜农们看见我们走来,脸上立马绽开淳朴的笑容,和我们攀谈起来,丝毫没有隔阂,哪怕他们浓重的青海口音我们要半听半猜,可那种亲切感完全没有减弱。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在这其中,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将会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社会和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