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活动

经鸿 · 校友 | 经济学院首届青年博士校友论坛顺利举办

时间:2025-01-14






2025年1月11日,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校友会、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经济学院首届青年博士校友论坛”顺利举行。上海财经大学原经济系主任、出版社原总编裘逸娟教授慷慨捐赠并资助本次论坛。论坛以“凝聚校友智慧力量,赋能学生卓越成长”为主题,诚邀来自学术界和业界的博士毕业生校友,围绕学术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宝贵职业工作经验,展望行业发展前景,旨在助力在校博士生拓宽学术视野,树立学术信心,坚定学术志向,为经济学科的繁荣发展和学院拔尖财经人才的培养贡献智慧与力量。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主任林立国,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晓茜,计量经济学系主任张征宇,宏观经济学系主任张燕,学院党委委员、教师代表杨哲,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孟大文等出席本次论坛。此外,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以及兴业证券、海通证券等单位的校友嘉宾参会交流。经济学院青年校友、在校博士生、硕士生等共百余人参加。




论坛伊始,林立国书记代表学院致辞。他对各位校友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高度肯定了经院的校友近年来在学术界和业界取得的重要进展和优异成绩。他强调,本次论坛以“交流、展示、回馈”为目的,期待经院青年博士校友分享学术成果和行业经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智慧的碰撞,激励更多学生追求卓越,树立学术报国志向,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出上财声音,贡献上财力量。




论坛上午场为学术界校友作学术报告分享。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2012届经济思想史博士校友熊金武以《建构以民生为特质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为题,回溯了中国经济思想的历史变迁、现代经济科学在西方的兴起过程,点明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强调“以民为本”的中国经济思想的重要性。他表示,民生思想是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改善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2017届政治经济学博士校友王宝珠以《数据要素的生产原理与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为题,从数据要素的界定、生产原理、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她表示,分散用户与平台企业构成了数据所有权的复合主体,以“共同生产——共有权利——共享剩余”为原则,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是所有劳动者能够分享数据要素创造的大量剩余价值。

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2019届西方经济学博士校友郎有泽以《数据关联与网络产品定价》为题进行分享。他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企业拥有大量社会网络信息为背景,分享了基于个人数据和社会网络结构的个性化定价研究,并对研究模型和结论进行了详细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2020届西方经济学博士校友宫庆彬以《基于投资者行为的金融资产定价与市场稳定性研究》为题,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和有限理性、金融市场信息与定价以及协同演化系统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同时分享了他博士在读期间论文的写作历程和研究感悟,并在论文写作方面提供了由浅入深的切实建议。




论坛下午场为业界校友职业经验分享。

兴业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联席首席分析师,2017届政治经济学博士校友肖雨以《卖方研究:理解与实践》为题,结合自身职业发展经历,比较和分析了从事卖方研究的优势和劣势,为博士生的就业选择提供参考建议。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资深分析师,2019届政治经济学博士校友李俊以《券商工作日常与前景》为题,以学术研究和行业工作的异同为切入点,介绍了券商工作的特点,并结合对券商工作的前景展望,对想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学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2020届经济思想史博士校友张铎以《工作及挂职经历分享》为题,介绍了党校的部门组织架构以及工作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其挂职经历,描述了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他表示,应深耕理想信念,结合经济学专长,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在互动交流环节,学术界校友们对国内与海外深造的选择、学术道路发展以及高校就业等问题分享经验,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业界校友们对同学们关于券商行业发展、工作生活平衡以及案头写作能力锻炼等问题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对学院关于博士人才培养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最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晓茜作总结发言。她首先对各位优秀青年校友的热情参与和扎实分享,与会嘉宾和导师的关心支持及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表达衷心感谢。她表示,博士校友学术报告的内容展现了经院学子深厚的学术功底,体现了对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追求;行业分享的内容展示了行业运作以及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建议,希望在校博士生们在深入探索自身研究领域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发展其他领域的技能。

本次论坛由金晓茜和孟大文共同主持。




未来,学院将继续汇聚多方力量,为博士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搭建多元平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动力和支持,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输送卓越人才。



供稿 | 王蔚、马应炜(学)、胡世瑾(学)

供图、编辑 | 杜雨晴

审核 | 林立国、金晓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