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活动

经鸿·职发 | 经济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系列活动(2025年第一期)

时间:2025-05-16



2025年春季学期迄今,经济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围绕A股市场、新时代的投行工作、巴菲特投资策略、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等主题,邀请多位业界嘉宾为学院本硕博学生介绍行业前沿讯息,并给予不同领域职业规划的指导,旨在助力同学们明确职业方向,增强就业竞争力。




金融行业职业发展与2025年A股市场洞察

2025年3月3日,经济学院职业发展中心邀请长江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戴清前来学院进行职业发展讲座,为同学们带来了金融行业前沿动态与职业规划分享。中心主任孟大文主持本次讲座。

戴清首先对当前市场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2025年随着宏观政策发生变化,风险偏好开始抬升,市场机会逐渐显现,投资策略需要从关注外部转向内部,寻找国内市场的投资机会。

在宏观策略方面,戴清分享了他的团队如何通过分析政治周期、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等多层周期来把握市场脉络。特别提到科技和消费领域在2025年的投资机会。他指出,科技部门在过去三年中虽然有技术进步,但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打通。然而,随着AI技术在教育、电子、金融等领域的应用逐渐落地,预计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将逐步显现。他认为,科技板块将成为2025年市场的重要主线之一。同时,新消费领域如服务类消费、供给出清的行业等也有投资机会。他建议关注供给端矛盾缓解、需求端有增长潜力的细分板块。

职业发展方面,戴清结合自身丰富的从业经历,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他提到,自己曾在长江证券、永赢基金、国泰君安证券等多家公司工作,积累经验。金融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买方市场,对学历和能力要求极高。然而,勤奋与努力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他分享了长江证券研究所的招聘和培养流程。长江证券每年都有校招名额,竞争激烈,欢迎同学们积极投递简历,努力把握实习和留任的机会。充实的实习经历不仅能大幅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实习期间的勤奋程度也是公司评价实习生的重要标准。

戴清还分享了自己对职业规划的一些思考。他认为,职业道路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大学期间应该尝试不同的实习机会,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同时,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平衡家庭和事业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新时代下关于投行职业生涯的一些思考与分享

2025年3月18日,经济学院职业发展中心邀请业界嘉宾分享投行业务的前沿动态与职业发展经验,中心主任孟大文主持本次讲座。

嘉宾表示,投行业务与IPO发行节奏密切相关,经历多次牛熊交替,目前正处于低谷期。IPO项目的周期长短不一,从几个月到数年不等,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与多个团队合作。尽管投行有其光环,背后也有许多辛酸与挑战,尤其是在行业低谷期,从业人员可能面临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职业道路往往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偶然与机遇。多交朋友、与人为善是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品质,不仅能帮助个人在行业中立足,也可以让自己在困难时获得支持。毕竟,职业生涯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与积累,而非短期冲刺。

对于有志于投身投行业务的同学,需要储备大量的财务和法律知识。尽管行业竞争激烈,但实际情况是,优秀的年轻人依然稀缺。当然,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只有热爱才是驱动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尽管目前行业处于低谷,但港股市场的火热为投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嘉宾认为,对投行的未来,大家应该充满信心。行业低谷期也是从业人员思考与转型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拓展业务领域,提升个人能力。再者,低谷期也可以激发个人隐藏的潜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关于求职细节,嘉宾建议同学们在求职时注重完善简历,突出与投行业务相关的实习经历和专业证书。同时,面试时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平时应该注重锻炼表达能力,保持自信心。




39岁之前的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2025年4月8日,经济学院职业发展中心邀请业界嘉宾围绕巴菲特早期投资策略进行了一场讲座分享,讲座探讨巴菲特在39岁之前的投资实践与理念,涵盖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职业发展以及对现代投资者的启示。中心主任孟大文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表示,巴菲特在39岁之前的投资策略以寻找低估股票为核心,强调投资的关键在于价值而非流行趋势。巴菲特在1962年致合伙人的信中提到,他的投资策略基于价值高低而非市场流行,追求极大的安全边际,以降低永久性资本损失的风险。他通过详细的财务分析和严格的估值模型,寻找那些被市场低估的公司,并在这些公司的价值被市场重新发现时获利。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通常包括5-6只较大仓位的低估股票,以及10-15只较小仓位的股票。他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同时利用市场的波动寻找买入机会。巴菲特尤其强调投资的长期性,他认为短期的市场波动不应影响长期的投资决策。

讲座介绍了巴菲特早期的一些经典投资案例。随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他的投资理念也逐渐演变,从早期的寻找低估股票,到后来的长期持有优质公司,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更加注重公司的内在价值和长期增长潜力。巴菲特认为,投资不仅仅是短期的财务收益,更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对现代投资者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他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应注重公司的基本面和内在价值,而非短期的市场波动。同时,投资者应保持耐心,长期持有优质资产,避免频繁交易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

此外,巴菲特的投资实践也表明,成功的投资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他通过阅读大量的财务报表和行业报告,不断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这种持续学习的精神,对任何希望在投资领域取得成功的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相互映射

2025年4月28日,经济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举办了一场以“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相互映射”为主题的职业发展讲座,邀请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董德志进行分享交流。国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国信证券证券投资总部、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经济学院校友李鑫;经济学院合作发展秘书王雨真,辅导员王佳瑞参加活动。中心主任孟大文主持讲座。

董德志首先围绕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展开讲解。他指出,宏观经济的三大核心变量——经济增长(GDP)、通货膨胀(CPI和PPI)以及金融变量(如M2和社会融资总量)——对股票和债券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他通过数据分析展示了这些变量与股指、利率之间的相关性,并解释了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数据预测市场走势。

董德志强调,债券更具有宏观的属性,股票市场更多具有一些中观和微观的属性,由此,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但与债券市场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宏观经济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债券市场的利率走势,而利率的变化又会对股票市场的估值产生重要影响。总体而言,股票和债券都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因此,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对于金融市场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职业发展方面,董德志分享了自己在金融行业20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指出,金融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他建议同学们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因为热爱是驱动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应当珍惜光阴,学好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对各种概念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另外,金融行业从业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董德志鼓励大家在实习和工作中多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积累人脉资源,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讲座最后,董德志强调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重要性。他指出,证券公司非常重视研究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理论的能力。同时,金融市场变化也很快,从业者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结语

经济学院职业发展中心致力于凝聚校友和业界资源,为在校学生提供深入了解行业的机会和来自业界人员的建议和指导。中心通过举办行业讲座、企业走访、简历指导与模拟面试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助力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明确职业方向。中心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增强学生与业界之间的有效对接,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学生的长远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编辑 | 王雨真

供图 | 杜雨晴

审核 | 孟大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