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海市经济学会经济理论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新中国70年: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710会议室举办。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靳玉英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燕教授参会并致辞。会议在总结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对策思路进行了研讨。研讨会吸引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纺织职工大学、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及我校师生30余人参加研讨。上海市经济学会秘书处李英俊老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海市经济学会经济理论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政法学院王明华教授主持。
孙燕教授代表学院欢迎与会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她认为,会议主题鲜明有特色,反映当前重大经济实践和理论热点,期待通过研讨进一步推动新时期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向前发展。靳玉英教授谈到,作为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平行研究,本次研讨会召开恰逢其时,她期待通过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共同研讨,理清国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内涵,以期为新时期国名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贡献学者智慧与力量。
随后,同济大学龚晓莺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陈波副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赵晓霞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任再萍副教授、上海纺织职工大学张薪泽副教授依次发言。


龚晓莺教授以“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及其发展研究”为题发言。她从“党领导经济”定位入手,从三方面说明党的经济领导体制的变迁。她认为,党的经济领导体制的理论依据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现实基础是党对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自信和能力,比较优势是具有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周期和经济危机浮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率提升。
陈波副教授做题为“新中国70年:以高质量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发言。他认为,新中国以来每次开放都因为出现了紧迫性的秩序危机,从而通过开放来化解危机,这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现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打破原有开放“不充分”与“不平衡”的问题。对外开放“不充分”表现在:一方面,“出口导向型”使得国内廉价要素所有者只能有限分享开放红利,表现为利润过低、缺乏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市场换技术”则导致我国面临美欧日韩技术优势和新兴市场成本优势的双重挤压。对外开放“不平衡”则体现在:“渐进式”对外开放使得开放在空间、行业、城乡间出现了时间先后,而开放红利大部分是由与开放紧密相关部门所获得。现阶段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摆脱“不充分”“不平衡”的束缚,要重构对外开放制度,以高质量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
赵晓霞教授以“中国对外开放从数量到质量”为题做了发言。赵教授首先从全球贸易结构、全球投资结构和全球共享网络变化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地位演变;用详实数据论证了中国开放格局四个维度的变迁,即从世界装配线走向世界制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世界资本接受者到世界资本投资者。当前中国对外开放也面临挑战,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透支”了国际市场;中国外贸体制与政策的调整与改革长期“滞后”于经济转型的要求;中国出口集中度过高,产业严重依赖全球价值链。
任再萍副教授做了题为“构建金融期货在健全社会主义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指数”的发言。她首先说明了评估金融期货在“健全社会主义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介绍了这一评估体系中所包含的二级指标以及对应的三级指标的具体市场表现。她介绍运用熵权法得到了2011年到2018年“健全社会主义现代金融体系”的作用指数。我国金融期货具有较好的价格发现功能,是投资者有效的避险工具,同时金融期货的市场还有待发展,还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高其国际化程度。
张薪泽副教授做了题为“新中国70年:理论与实践”的发言。他认为,新中国70年分期为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有显著区别,但本质是一致的。前30年,中国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为而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后40年,中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科技飞跃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人依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而努力奋斗。
自由交流讨论环节,上海财经大学李超民教授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税收财政政策调整问题发表了意见,并介绍和评价了美国的案例。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傅尔基研究员就上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发言,阐述了上海市高质量发展的评估经验和发展历程。结合智慧城市、5G通讯、物联网、船舶发动机制造等具体案例说明上海乃至全国在创新驱动方面取得的经验与成就,并进一步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提出自己的标准,创新驱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等判断。上海财经大学何玉长教授阐述了评价实体经济质量的指标体系,共包括经济结构、效益指标、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的一级指标,以及下属的40个二级指标。他指出,对于评价经济质量水平的高低,纵向上可以依据指标水平在整体上趋于上升或下降来评判,横向上可以通过指标在国家间水平的高低来评判。


最后,上海市经济学会经济理论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何玉长教授回顾了本届专委会10年来的发展历程,对相关高校专家学者们的支持表示感谢;提出了2020年经济理论教学研究专委会的工作要点;期待未来专委会继续深入研讨,为推动我市经济理论教学研究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供稿:刘泉林、胡倩楠供图:胡倩楠编审:陈旭东、何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