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6日,第三届“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2021)”在上海财经大学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经济研究》编辑部、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上海财经大经济学院承办。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150位专家学者出席并作汇报分享,大会还吸引了大批行为与实验经济学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到场交流学习。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夏纪军以及《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倪红福出席活动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本届论坛执行主席、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系主任杜宁华常任教授主持。
开幕式会场全景
杜宁华常任教授主持
姚玲珍副校长首先作大会致辞,她代表学校向到会的专家学者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谈到,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是我校的优势学科,我校在该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同时,她也希望我校行为与实验经济学领域的师生以学校第三批“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依托一年一度的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全力建设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学科,并与学术界同仁一起,商讨学科发展大计,研讨学科发展前沿,砥砺学术切磋学问,共同推动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学科的发展繁荣。
姚玲珍副校长致辞
夏纪军常务副院长代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再次向莅临本届论坛的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欢迎,他谈到,面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前沿的分支科学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他还鼓励参会学者们通过一系列思想碰撞的成果和真知灼见,为推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多学科融合发展贡献出学术智慧,也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共同成就一场前沿研究的年度学术盛宴。
夏纪军常务副院长致辞
倪红福副主任指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是《经济研究》重点支持的会议,希望努力将其打造成行为和实验经济学本土化和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经济研究》也将努力支持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对于实验经济学论文,将重点关注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倪红福副主任预祝本届年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倪红福副主任致辞
随后,来自密西根大学的特邀嘉宾陈岩教授线上作了题为《零工经济中的虚拟团队》的演讲。陈岩教授的研究探究了虚拟团队对员工生产力和在线平台保留率的影响。零工经济被誉为工作的未来,为全球数百万工人提供了灵活,低障碍的工作。但是,缺乏组织身份和社会纽带会导致零工平台很高的流失率。为了检验虚拟团队的影响,陈岩教授团队在全球乘车共享平台(滴滴)上进行了27,790名司机的大型田野实验,将司机随机分配给三个实验条件之一的某个团队。受试司机将获得其团队或个人排名,而对照组中的司机只能获得个人的绩效信息,而没有社会比较信息。陈岩教授发现,受试司机的生产力要高于对照组中的司机。陈岩教授还发现,在实验结束后三个月,受试司机在平台上的工作时间更长。最后,虚拟团队中的落后司机群体从团队竞赛中获益最大。
特邀嘉宾陈岩教授线上带来主题演讲
在接下来的特邀嘉宾演讲阶段,来自北京大学的孟涓涓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陆方文教授、清华大学的刘潇副教授分别上台带来主旨演讲,该环节由《经济研究》副主编谢谦主持。
谢谦副主编主持
北京大学孟涓涓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期望形成与劳动力供给:上海出租车司机的实地实验》。孟涓涓教授首先提出了论文的核心问题:预期收入和工作时间如何影响劳动力供应?随后又深入研究了这些期望的形成过程。本文主要弥补了过去的学术研究缺乏明确的预期数据的问题,该田野实验收集了出租车司机每天两次的预期日收入和工作时间。孟涓涓教授发现,两个期望值都对停止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期望工时比收入产生更大的影响。并且预期会受到最近的历史平均结果以及驾驶员对工资的信念错误的影响。此外,出租车司机的期望在一天之内很少被更新,并且如果被更新,则是基于已实现的工资。更细致地说,相比于预期工作时间,预期收入的更新要更加频繁。
孟涓涓教授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陆方文教授作了题为《晋升中的性别歧视——来自调查实验的证据》的主旨演讲。陆方文教授首先指出性别歧视是目前广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多数文献研究的是来自上级的入职歧视,研究晋升中的歧视和来自下级的歧视的证据是零散的。陆方文教授通过一个统一的设定,同时研究了晋升中来自上级和来自下级的歧视。陆方文教授在中国一家全国性的在线招聘网站上进行了17000多名受访者的调查实验。实验假设受访者所在公司中有一个空缺的团队领导职位,她需要从两个通过工作特征以及随机匹配性别构建的候选人中选择一个。受访者随机的以(i)主管的角度,(ii)主管被要求以团队成员的角度,或(iii)团队成员的角度选择候选人。陆方文教授发现,女性受访者是性别盲目的,只根据工作特征选择候选人。男性受访者强烈偏好男性候选人,团队成员的角度也激发了更强的男性偏好。
陆方文教授演讲
清华大学的刘潇副教授作了题为《红包的魅力》的主旨演讲。刘潇副教授研究了货币礼物的形式及金额大小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及线上群体中礼物赠送的社会传染力。刘潇副教授首先通过一个田野实验,发现对于较大的金额,装在红包中的现金礼物形式相比普通的现金提高了工人的整体生产力、参与意愿和工作质量。更重要的是,在任务的薪酬不吸引人的情况下,这个效应也普遍存在,因为工人更可能将体贴的红包礼物视作雇主的赏识,这抵消了由于参考依赖产生的负收入效应。然后,刘潇副教授研究了微信上3600万份在线红包礼物的数据,发现多收1美元会使收礼者在随后的24小时内向群里发回18分。刘潇副教授通过分解这一效应,发现它主要是由扩展边际驱动的--更多的接受者被触发发送红包。此外,对于手气最佳者来说这种效应更强,这表明对于下一个红包发送者存在一个群体规范。
刘潇副教授演讲
在接下来的音乐表演阶段,来自清华大学的张书怀同学为大家献上了小提琴独奏《梁祝(选段)》,流畅的演奏展现了新一代经济学人的生机与活力,悠扬的乐曲为年会活动增添了别样的魅力。紧随其后的研众科技董事长李永胜为大家简要介绍了社科实验教学与研究平台——“微课研”公众号,并期望更多学者加入其中,以实验方法助力教研,协助专业实验软件开发,为实验经济学等专业领域研究提供全面服务。
张书怀同学小提琴独奏
李永胜董事长介绍“微课研”
当天下午,本届年会所设的9个分会场分别顺利召开相关主题论坛,各位学者专家围绕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据悉,本次论坛共收到稿件近百余篇,经过初审、委员会匿名评审,最终进入会议报告论文49篇。本届年会分论坛设立“个体决策”“风险与模糊”“行为金融”“公共品博弈实验”“行为博弈”“匹配机制与组织理论”“劳动与社会保障”“道德、信任与公平”“社会偏好与社会规范”等九大主题,由报告人、点评人、主持人以及听众围绕论文展开深入讨论,各位专家从边际贡献、实验设计、行文逻辑等不同角度提供大量宝贵意见。
分会场一览
本届年会旨在搭建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前沿问题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展示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的成果和实力,促进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各领域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切实推动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打造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本届年会的承办方,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将此为契机,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广阔的姿态,更执着的努力,打造冲击世界一流的前沿学科研究团队,为推动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
(供稿、图:宋玥 编审:刘伟 杜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