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学院新闻

【经院快讯】双碳目标下环境规制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顺利召开

时间:2021-06-30

IMG_257

6月18-19日,上海应用经济学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顺利召开。分论坛之一“双碳目标下环境规制研讨会”在高等研究院楼402报告厅举办。本次研讨会围绕“双碳目标与绿色金融”“双碳目标与碳市场”“双碳目标与循环经济”三大主题,聚焦党中央关于“双碳目标”的重要决策部署,邀请专家学者们积极分享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学术新知。

IMG_258
双碳目标与绿色金融

IMG_261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汪义达作题为《绿色金融助力碳中和》的主题演讲。他谈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报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有之义。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巴黎协定是全球首次联合起来和平解决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绿色金融在碳中和过程中又是大有可为的。通过绿色金融能够为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实践取得的积极成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产生的绿色需求带来了绿色金融业务,开启成长机遇;绿色金融在促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推动我国以融资为导向绿色金融体系初步健全完善。

 IMG_262

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陈诗一发表题为《双碳目标与绿色金融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双碳目标与我国发展战略紧密相关,“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国家战略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很重要。同时,绿色发展是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报告阐明了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指出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并着重分析了长三角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报告强调,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资金来源,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机制,双碳目标同样给绿色金融带来发展机遇。报告提出,绿色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底色,长三角绿色金融发展应优化顶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建立长三角绿色金融产品交易市场,统一绿色标准;抓住科创板设立机遇,提升长三角地区绿色金融对外开放水平;研究建立绿色GDP核算和跟踪评价框架体系;推进申报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以绿色金融服务长三角全面绿色转型;发挥绿色金融支持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作用;强化碳信息披露,建立气候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双碳目标与碳市场

IMG_264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作了题为《论碳市场建设》的主题演讲。他在报告中指出,碳市场的建设同时具备“两山”转化、共同富裕、共同体建设等意义。报告围绕碳市场具有的独特魅力、建设的总体思路、碳市场建设的注意事项三方面展开。碳市场是并非单一的碳排放权市场,而是碳排放权市场与碳汇市场的结合;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实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碳排放权和碳汇交易;与资源产权市场和环境产权市场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可以起到降碳节能减污效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非不惜一切代价,而是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给定的目标。研究建议,科学测算碳排放总量,科学分配碳排放配额,努力提升碳汇能力,建立碳检测体系和交易平台,鼓励开展碳权碳汇交易。同时,要防止“吉登斯悖论”效应、碳权的价格锁定、碳汇的低价出口、碳市场的简单割裂、碳市场失灵等。

IMG_265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张中祥的主题演讲题目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碳市场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他提到,“我们国家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30年碳中和,并写进了系列重要文件,这一点意义重大。尤其是碳中和目标,需要花大气力、分阶段、分地区去推进。”报告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巨额投入,应该多种机制并行,包括碳排放调节机制。关于欧盟碳排放调节机制,虽然欧盟技术发达,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技术都发达,应该减少争端,加强规划与配合。面向未来,中国的排放交易要加快,因为地缘政治等原因,美国、欧盟等会给印度更多优惠机制,中国相对成本增加了。中国应该积极协调,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打下更好的基础。

双碳目标与循环经济

IMG_267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涌在题为《应对碳中和的循环经济研究(TowardCarbon Neutrality: Our Circular EconomyResearch)》的报告中指出,2019年中国仍然是全球矿产资源第一的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但大量关键材料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应通过循环经济的实施解决这一短板。循环经济发展多聚焦于能源和资源消费,在应对气候变化、区域环境治理、以及能源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平衡难以掌握,陷入非良性循环诱因复杂,应关注循环经济实施对碳减排的贡献、智慧化管理理论方法与创新模式,进而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随后的报告交流环节,16位专家学者带来了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研究报告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IMG_269

华东理工大学邵帅教授作题为“Carbon Emissions and Infant Mortality: Evidence from China”的报告。

IMG_270

中国人民大学龚亚珍副教授作题为“Defending against Air Pollution: the Role of Active Nudge and Attention”的报告。

IMG_271

北京大学王敏教授作题为“The Extensive Margin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的报告。

IMG_272

浙江工业大学王艺蔚博士作题为“The Effect of Emission Trading Policy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vidence from an Integrated Study of Pilot Regions in China”的报告。

IMG_273

上海交通大学尹海涛教授作题为“Subsidy Phaseout and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Market in China”的报告。

IMG_274

上海财经大学赖汪洋助教授作题为“Adaptation Mitigates the Negative Temperature Impact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的报告。

IMG_275

南京大学张炳教授作题为“Reputation vs Regulation: NGOs Monitoring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报告。

IMG_276

浙江大学陈帅副教授作题为“Air Pollution and Individual Consumption: Evidence from Prison Labors”的报告。

IMG_27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褚印副教授作题为“Air Pollution and Mortality Impacts of Coal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Coalmine Accidents in China”的报告。

IMG_278

中国人民大学宋枫副教授作题为“China's Electricity Sector Reform: Progress and Evaluation”的报告。

IMG_279

昆山杜克大学崔静波副教授作题为“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Regional Carbon Market Pilots in Reducing Firm Emissions”的报告。

IMG_280

中国人民大学张晓兵副教授作题为“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Automobiles Sales in Chinese Cities”的报告。

IMG_281

南京大学博士后夏凡作题为“Are Sunny Days Healthy Days? Impacts of Ozone Pollution on Medical Expenditures”的报告。

IMG_282

上海财经大学孙星副教授作题为“Will China Even Be Stuck with Making Paper?”的报告。

IMG_283

复旦大学博士后陈乔伊作题为“Regulating Conglomerate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an Energy Conservation Program”的报告。

IMG_284

上海财经大学李昊洋助教授作题为“Monitoring Technologie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Health Outcomes: Evidence from China”的报告。

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际,我国正式踏上了“十四五”规划新征程,这是中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以及数理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对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问题和当前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积极搭建成果分享、协同创新和共商发展的学术交流平台,围绕“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关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途径,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新的理论范式和解决方案。

IMG_286

 

(供稿:宋玥 供图:段海娇 编审:林立国)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