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王昉教授与我院2015级博士生徐永辰的合作论文《晚明白银货币化的制度变迁实现机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8期转载。该文原发表于《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原题为《晚明白银货币化的制度变迁实现机制——基于交换媒介属性的思想史考察》,并被《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21年第4期)转载,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运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摘要
晚明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古代货币史的重要议题,但是现有研究较少涉及货币思想层面的分析。提升交换效率是货币制度变迁的思想诉求,流通性与稳定性是货币思想的考量要点。晚明之前,铜钱与纸钞均无法同时满足流通性与稳定性的要求,流通货币形成了一个循环困局。外银内流的偶然事件突破白银流通性不足的瓶颈,催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必然发生与循环困局的破解。白银货币化的制度变迁建立在一个互利互制的利益协调基础上,强化了社会成员选择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一致意愿。
作者简介
王昉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外经济思想比较的研究和教学。先后撰写和主编了《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制度思想演进的历史考察》《中国近代化转型中的农村地权关系:经济思想变迁与制度构建》、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Han Dynasty and Its Legacy、《发展与转型——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思想史变迁》,《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中国近代开发西部的思想与政策》等10余部学术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财经研究》《经济学动态》、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逾20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上海市哲学科学优秀成果学科学术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国家出版基金、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参与撰写的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荣获上海市优秀教材奖。
徐永辰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货币思想史、货币金融史、发展经济学。
期刊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学术背景深厚,涵盖范围广泛,是国内最具权威影响力的文摘期刊之一,也是择优推介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领域重要成果的核心平台。
(供稿、图:宋玥 编审:王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