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调研时间节点及相关事项
一、调研实施(6月1日-12月31日)
1、启动实施(6月1日—8月14日)
学
校拟定于2009年6月2日(星期二)下午举行本次调研活动动员大会暨出征仪式(另行通知)。6月15日前学生工作部(处)将统一发放调研材料,请各位同
学到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处)领取。参与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的同学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和暑假进行调研。千村调查二期项目组及各学院(系、所)将派辅
导员、专业教师随机赴实地了解和指导调研项目开展情况。
发放材料:每个调研队伍领取介绍信1份、访谈提纲1份、调查问卷10份、调查报告指南1份。
2、调查报告(论文)撰写(8月15日—8月31日)
参
与的同学根据调研情况(必须以所选的调研村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查阅资料、开座谈会等途径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汇总相关数据和资料,并在专业老师指导下
形成最终的调查报告(论文),其中需包含调查报告(论文)题目、作者、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正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调查报告(论文)格式要求见附件3。
3、成果提交(9月1日—9月18日)
参与的同学将有关材料一并提交所在学院(系、所),由所在学院(系、所)收齐后统一送学生工作部(处),截止日期9月18日。
提交材料:访谈提纲1份、调查问卷10份、调查报告1份、成果汇总表(见附件4)。
4、调查报告(论文)审查修改(9月18日—11月16日)
千村二期项目校专家委员会对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论文)进行审查、指导修改。
5、数据汇总分析和总调查报告编写(9月18日—11月16日)
项目课题组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总调查报告的的编写。
6、学术档案归档(11月16日—12月31日)
由项目组将调查提纲、调查问卷、调查报告(论文)(电子版、纸制版)等原件材料分类整理、立卷后移送学校发展规划处(“211工程建设办公室”)存档。
二、总结表彰和成果展示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3月)
1、评比(2009年10月)
项目专家委员会对提交的调查报告(论文)进行审查和评选。
2、成果表彰(2009年11月)
项目组对获得千村调查优秀调查报告(论文)的同学和在本次活动中组织动员到位、措施得力、成果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
3、出版(2009年12月)
项目组将选择优秀调查报告(论文)汇编成优秀成果集公开出版。
4、对外宣传(2009年9月~12月)
通过媒体报道、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简报、向有关部门递送调研成果和决策咨询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宣传和应用推广,进一步提升项目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5、学习宣传(2010年3月)
学校和各学院(系、所)应结合本次调研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国情教育。
三、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保证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将采取以下措施对参与的学生予以鼓励与约束。
1、学分奖励。本次调研纳入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定与考核范围,即参加本次调研活动并形成成果的同学经项目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奖励社会实践3个学分。
2、奖学金加分奖励。凡
参加调研并按时按质提交调研成果、参与课题撰写并按时按质完成报告撰写的同学均可在下一学年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总分中加分。在优秀调查报告(论文)评选中获
一等奖的同学加3分(本科生和研究生);调查报告(论文)公开发表按《上海财经大学奖学金评比实施条例》、《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中
有关科研论文加分管理办法加分。其他情况加分标准与分值由各院(系、所)认定,但最高分不超过3分,不重复加分。
3、优秀调查报告(论文)评比。千村调查二期项目校专家委员会将在提交的调查报告(论文)中评选出100篇优秀调查报告(论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60篇,优秀奖若干篇。学校将对获得优秀报告(论文)奖的同学进行集中表彰和奖励。
4、所有参与调研的同学都要遵守诚信原则。各学院(系、所)要做好相应的教育、引导工作,加强学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如在调研过程和成果结项阶段中发现有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将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对相关同学予以处理,并取消人民奖学金和各类荣誉评比资格。
5、调研活动的结果将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和“优秀学生”、“优秀团干部”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
6、本次调研活动各学院(系、所)的相关组织工作和完成情况将纳入我校年度教学单位学生工作绩效群体考核范围。
7、学校将为本次所有参与实地调研的同学购买社会实践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