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09-11-05浏览次数:469

来源:文汇报   2009-08-03    10版:论苑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马艳教授

 

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虽然没有专门章节来阐述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但是,通读《资本论》可以发现,《资本论》的整个主线都是在论证这一理论。《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为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从劳动价值理论入手找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然后从剩余价值理论中找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并通过对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分析展开这一矛盾,在此基础上推论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痼疾,它会不断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从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但是,马克思的分析并没有就此结束,按照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逻辑,上述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分析的思路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即先撇开经济危机的现象形态一步一步深入其本质层面,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状态。接着,马克思又沿着从本质到现象、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原到表象形态,如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货币与信用危机的分析以及对虚拟资本及虚拟要素的分析。这样就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是两个层面的,一种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状态的理论分析,一种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象状态的理论分析。这充分体现出了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特征;不理解这一逻辑,就无法全面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如果我们用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完整理论体系来解读当下的危机,不难发现,就其表象形态来看,这场危机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就深层次看,这场危机的性质仍然是经济危机,或者说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经济危机。这也恰好反映了当代经济的新特点。在当代社会,虚拟经济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实体经济通过虚拟经济表现出来。虚拟经济的运行主要以两大载体为支撑,一是虚拟资本市场载体,一是网络技术或网络经济载体。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实体经济的基本要素如资本、劳动、土地等,一方面通过证券、期权、房地产信贷等虚拟资本市场运行,另一方面又通过网络技术方式运行。

这次危机,主要是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的信用创造过程,创造出大量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而引发的,因此,它又表现为金融危机。这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征。而这种形式的经济危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论及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后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还会发生变化,如以网络经济危机形式表现出来的经济危机也会出现。因为在现代社会,网络经济不仅主宰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也主宰着社会的生产、交换、消费与分配,因此,经济危机通过网络经济危机表现出来就有了一定可能性。我们对经济危机的认识,也应该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不言而喻,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不是被看作固定的东西,而是被看作可变的东西的时候,它们在思想上的反映、概念,会同样发生变化和变形,我们不能把它们限定在僵硬的定义中,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治理当下的经济危机,就不能“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而应该从现象与本质两个层面来治理。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国定路777号
邮编:200433
E-mail:wxb@mail.shufe.edu.cn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