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和关怀下,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正在精心打造“经世济国·政经前沿”系列学术品牌,依托系列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学术研讨、学术讲座、研究报告等多项重要学术工程,进一步开拓我院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新空间,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建构贡献上财政治经济学学科的智慧和力量。
2025年4月19日—20日,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33届学术年会在上海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基地承办。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教授和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院长胡乐明教授在开幕式致辞,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教授作主旨报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研究生,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月刊》《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当代经济研究》《上海经济研究》《社会科学》《福建论坛》《经济纵横》《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等期刊社的编辑代表应邀参会。
01
开幕式

4月19日上午,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胡乐明教授依次在开幕式上致辞。

刘元春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外国经济学说具有独特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研究外国经济学说,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贯彻“百家争鸣”、“洋为中用”的方针,既不能迷信又不能忽视其价值。研究外国经济学说的目的,关键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中国化时代化,更好地把握经济思想发展的时代脉搏,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生命力、我国经济发展时代之问的解释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说服力,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学校顺应大势、换挡提速,创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政治经济学特区(简称“两院一区”),以理论经济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为抓手积极朝着创建具有鲜明财经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希望与会专家继续关心、指导和支持上海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多献良策。

胡乐明会长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年会将聚焦八个重要议题,包括习近平经济思想、西方经济理论前沿、外国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学流派、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经济思想演进、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以及西方市场经济发展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他指出,这些议题既继承了学会年会的传统主题,又紧扣当下的热点问题,核心目标是科学合理地借鉴外国经济学说,推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希望参会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为年会提供宝贵智慧,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此外,胡乐明会长还分享了他近年来关于“连接”的经济分析的相关研究成果,强调“连接”与“分工”是同一进程的两个方面,“分工”所带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只有通过“连接”的有效保障才能实现。

开幕式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亚虹教授主持。
02
主旨报告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学会副秘书长、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丁晓钦教授主持。

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教授围绕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迁作了主旨报告。程恩富教授分析了当前全球体系中的若干结构性现象,主要包括: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结构性优势对资源分配的影响、跨国资本流动中的失衡问题、非经济手段在国际事务中的工具化运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文化渗透以及安全领域的复杂态势等。他强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上述现象,并呼吁中国学者深化相关理论研究,为发展中国家争取话语权。
03
大会发言第一阶段


大会第一阶段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张旭教授主持,五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分享。

学会顾问、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颜鹏飞教授就“马工程《西方经济学》重点教材研究”作了主题发言。

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李玲教授围绕“AI与新经济学”作了主题发言。

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张衔教授就“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若干问题”作了主题发言。

学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伍山林教授作了“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独特性实践、规律性认识与体系性知识”的主题发言。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庄子银教授就“企业创新型人力资本集聚与突破性创新——基于企业家精神、创造力与创新型人力资本融合的视角”作了主题发言。
04
大会发言第二阶段


大会第二阶段主题发言环节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冒佩华教授主持,五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分享。

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虎涛教授就“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叠加转型与破局之道:比较与展望”作了主题发言。

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林教授就“DSGE模型的发展和问题”作了主题发言。

学会副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徐则荣教授作了关于“评萨缪尔森的市场经济理论”的主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侯为民研究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生产维度与路径创新”作了主题发言。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准副教授就“在建大规模资本品的融资反馈机制与宏观经济稳定——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中的关键词”作了主题发言。
05
分论坛





4月19日下午,四个平行分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同时举行。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经济所副所长李帮喜副教授,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原党委书记洪功翔教授,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贺立龙教授,中国民航大学王勇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张衔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高煜教授分别主持和评议第一分论坛“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范志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白瑞雪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军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陈波副教授,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严金强教授分别主持和评议第二分论坛“西方经济学主流和非主流理论新发展研究”。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王琳副教授,《学术月刊》杂志社编审沈敏,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海丰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乔晓楠教授,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银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李黎力副教授分别主持和评议第三分论坛“外国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学流派研究”。《福建论坛》杂志社陈燕研究员,《经济纵横》编辑部副主任杜磊副研究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朝科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杜雯翠教授,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洪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副编审吴俊分别主持和评议第四分论坛“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参会嘉宾围绕相关主题展开了热烈交流与讨论,主题鲜明、氛围融洽,吸引了参会专家学者和在校师生的广泛参与。
06
学术期刊专场


4月19日晚,学术期刊专场会议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710会议室举行。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杨静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冒佩华教授共同主持会议。来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月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上海经济研究》《社会科学》《当代经济研究》《福建论坛》《经济纵横》《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等期刊编辑部的编辑代表分别介绍了各刊物的选稿标准,并提出了学术写作相关建议。
01
大会发言第一阶段


4月20日上午,大会第二天主题发言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辅楼502会议室举行。吉林财经大学副校长祝国平教授主持第一阶段主题发言,五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分享。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钊教授以“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马艳教授围绕“基于CSSA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研究”作了主题发言。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朝科教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战略思想的逻辑结构”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学会副秘书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乔晓楠教授以“国民共进:新时代所有制与社会再生产网络的双重结构变迁”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李黎力副教授围绕“外国经济思想史在中国的学术谱系”作了主题发言。
02
大会发言第二阶段


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邹薇教授主持第二阶段主题发言,六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分享。

西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何爱平教授以“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高水平对外开放论述的重大意义——基于马克思全球化思想”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陈国政研究员围绕“数字经济到数字文明的嬗变”作了主题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李正图教授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学理阐释”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刚教授围绕“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体系线索’”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白俊红教授以“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贺立龙教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民工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增长”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03
分论坛


随后,大会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对过去一日各分论坛学术研讨情况进行总结。分论坛汇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张建刚研究员主持。

中国民航大学王勇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严金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李黎力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孙业霞副教授分别就四个平行分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
04
闭幕式


最后,大会进入闭幕式各项议程。闭幕式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杨静研究员主持。她代表学会向大会汇报了拟增补常务理事、理事,拟启动“经济思想史与当代前沿问题研修班”等事宜并征求意见。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张广辉教授代表2026年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34届学术年会承办方发言。他首先代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向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及本届承办方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致谢,并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的基本情况。他强调,辽宁大学将秉持高度的责任感,组建专项工作组,借鉴历届办会经验,在议程设计、学术质量、服务保障等环节精益求精。未来会议将既传承研究会的学术宗旨,又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致力打造一届“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学术盛会。最后,他向与会专家学者发出诚挚邀请:“2026年,让我们相聚沈阳,于故宫城墙下聆听历史余韵,在浑河岸畔共绘学术新篇。”

学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伍山林教授作大会总结。他首先强调本次大会以胸怀时代、贴近中国现实、研究外国经济学说为主基调,众多学者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西方经济学主流和非主流理论新发展研究、外国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学流派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这四大领域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次,他表示学会将在胡乐明会长的带领下,在各位专家学者和期刊支持下,继续贯彻“弘扬马列、锐意求新、借鉴吸收、体察国情”的宗旨,持续提升办会特色与水平。最后,伍山林教授特别感谢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为会议提供的平台支持,为学术交流与友谊建立提供了宝贵机会,并宣布大会圆满闭幕。
会议总结
在本次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学术年会中,与会专家学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多个重要议题展开了富有深度与广度的学术探讨。学会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对话平台,促进了国内外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真理力量,也推动了研究视野的拓展与理论创新的深化。本次年会的成果不仅提升了学界对外国经济学说的辩证认知能力,更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思想动能,生动诠释了学术研究扎根中国大地、回应时代命题的责任担当。
供稿 | 江楠、车丽娟(学)、贺兰化羽(学)
供图 | 江楠、车丽娟(学)、贺兰化羽(学)、段海娇
编辑 | 杜雨晴
审核 | 冒佩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