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日上午,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委员、国内外公认的中国经济史学权威学者李伯重做客上财经济史学讲坛第十讲,在经济学院710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Seek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A New Approach in the Study of Early Modern Economy of the Yangzi Delta”的讲座。
讲座由校人事处处长、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经济史学系系主任程霖教授主持,程霖教授首先介绍了李教授的主要学术领域和研究成就,并期望大家通过聆听本次讲座能有所收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昉、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师生以及对此讲座感兴趣的许多校内外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李伯重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历史学的变化”,他首先对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边界进行了阐述和界定,指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而历史学是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研究,并就历史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历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等问题作了论述,其中,李教授重点强调了构成历史学研究的三大要素:材料、方法和社会需求。第二个主题是“当今历史学、经济史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回应”,李教授认为历史材料的大量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及社会需求、社会背景的复杂性是历史学研究的三大要素在当今学界所面临的挑战。面对挑战,李教授指出要根据三大要素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做研究。他认为引入GDP方法进行经济史的研究不仅是对挑战的回应,也将会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趋势。第三个主题是“探索”,李教授以对19世纪早期长三角地区的GDP研究为例,展示了GDP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与成果,并且通过将松江地区GDP与同一时期的荷兰作对比,指出19世纪初期的松江地区经济与荷兰经济在许多重要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如果说此时的荷兰经济是一个近代经济,那么可以得出同一时期的松江地区经济也应当是一个近代经济的结论。最后,李伯重教授总结了GDP研究的分析框架,并表达了对经济史学研究的展望,他希望和呼吁当今学者以及我们经济史学界的师生能够积极面对学术研究中的出现的新挑战,顺应变化,把挑战变成机会,开拓经济史学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领域。
李伯重教授的讲座给在座师生很多启发,大家都积极把握这次能够与李教授面对面互动的难得机会,争相提问。李教授也就现场师生所提出的关于如何推动和改进经济史学的研究方法、如何理解和把握中西对比的研究方法、如何看待未来中国GDP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耐心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进行了详尽回答。
【李伯重教授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