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上财经济学院师生开展系列活动致敬伟大胜利
发布者:杜雨晴发布时间:2025-09-08浏览次数:11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更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精心组织了集中收看、学术研讨、红色走访等系列丰富的活动,引导学院师生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以坚实的脚步迈向崭新征程。
9月3日上午,经济学院组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教师、全体本科新生、师生党员代表在辅楼402报告厅、502报告厅以及静安区军休中心等多个会场现场收看大会盛况。
天安门城楼庄严雄伟,天安门广场气象恢宏。在学院辅楼报告厅,当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师生们不约而同地起立并高声齐唱国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习近平强调,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当国产现役主战的海陆空天装备和战略重器在天安门城楼前依次亮相时,师生们更是心潮澎湃、备受震撼。这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这也是中华民族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宣示。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二支部与学校离退休第七党支部共赴静安区军休中心参加“永远跟党走 · 向胜利出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
在静安区军休中心,学院师生党员与军休干部沉浸式感受了强国强军的硬核实力。现场观众中,既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也有曾经征战沙场的功臣。现场还举办了“热血铸丰碑·从胜利走向胜利”静安区军休干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书画摄影展,欣赏老干部笔力遒劲的书法与意境深远的画作。最后,学院学生代表向军休干部献花致敬,美丽的花束由校离退休编织组一针一线精心制作,象征着“永不凋零”的精神,代表着老一代的革命与奋斗精神的赓续传承,意义非凡。师生党员与革命老兵在情感共鸣中牢筑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红色桥梁”。
上财经济学院召开“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经济史学的创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九届全员代表大会。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经济史学专家围绕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的变迁、抗战胜利对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经济史学研究路径等问题。专家们各抒己见,观点碰撞,为经济史学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此次学术研讨会不仅增进了学术界对抗战时期经济历史的了解,也为推动经济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贡献了力量。
上财经济学院师生踏上了山西这片红色热土,走访了位于太原市的首义门、双塔革命烈士陵园、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在历史的脉络中深入探寻红色记忆,亲身感悟永不褪色的民族精神与力量。师生还采访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杜兴良老战士,回忆烽火岁月,聆听老战士对于新时代年轻人的寄语与鼓励。
学院组织制作了专题思政微视频《三晋荣光 晋记匡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砥砺师生把信仰熔进民族脊梁,将个人的发展追求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使红色血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永续奔涌、生生不息。
最好的铭记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奋斗。九三阅兵在学院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缅怀,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诠释。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记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在8月29-31日,经济学院联合中国经济史学会,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经济史学的创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将“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经济史学的创新”相结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基于学科和学术研究,对这一重大历史节点进行纪念和回应,为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现代国家构建提供关键的历史视角,在抗战历史纪念和理论创新中强化经济史学界的使命担当。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也是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纪念日。我全程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纪念大会和九三阅兵盛典,看到阅兵部队解放军战士精神抖擞、精气神满、英姿飒爽,以及现代化的陆海空天军事装备,心情非常激动和震撼,为今天祖国的强大而骄傲。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到,我们的隆重集会是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作为一个民主党派的高校教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要将伟大抗战精神和爱国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之中,融入到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的实际当中,为助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苦不苦,想想民族屈辱;累不累,想想革命先辈。”阅兵场上,一面面高高飘扬的荣誉战旗,由无数先烈用生命铸就,现役军人们步伐铿锵、气势如虹,先进军事装备轮番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正是为了让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 八十年前,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八十年后,站在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时代拐点,站在这片先辈誓死守护的土地上,我们自当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年力量。胜利八十年,回响仍在。那是民族不屈的呐喊,是世界正义的凯歌。我们坚信: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9月3日上午,我观看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盛大的阅兵式。这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典,令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动和自豪之情溢满胸膛。这场举世瞩目的阅兵,是对中华人民抵抗外敌入侵、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深情回望和庄严致敬,更是对致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宣言。阅兵式上,我印象尤深的是徒步方队的“一老”加“一新”,这种血脉相接展现出革命薪火的传承发展;还有先进战机配高端通信、新型导弹融人工智能,这些科技结晶凝聚成守正创新的强大力量。身为中共预备党员,目睹这一切,我深感重任在肩,使命感油然而生。它不仅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更加坚定了我为祖国和人民而努力拼搏的信心和决心。“和平弥足珍贵,吾辈更当自强不息”。通过这次阅兵盛典的洗礼,我一定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勇敢开创未来”!
作为一名学生,观看阅兵时的心情非常激动,装备方阵整齐划一地驶过,战士们的步伐铿锵有力,能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的力量。尤其是那些首次亮相的新装备,都是我国自主制造,展现出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课堂上学过的抗战历史与眼前驶过的装备方阵产生了奇妙的连接,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如今正由我们这一代用新的方式守护。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我心潮澎湃。80面战旗猎猎作响,仿佛正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也让我真切体会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的赤诚与厚重。受阅官兵步伐铿锵,尽显新时代军人的昂扬风采;先进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国国防的硬核实力尽收眼底,自豪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回望80年前,正是伟大抗战精神,支撑着先辈们历经14年浴血奋战、抵御外敌。如今,我们更应铭记先辈为民族独立、国家尊严建立的不朽功勋,把“强国有我”的誓言刻进心里、落到实处——在学习中迎难而上,在工作中勇担使命,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九三阅兵不仅是一堂震撼人心的历史教育课,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想政治课。与学院师生共同观看阅兵活动,我深受鼓舞。整齐的队列、先进的装备,不仅展现出强大的国威军威,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回望峥嵘岁月,抗战烽火中淬炼出的精神火种,早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血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深刻认识到,没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未来,学院将深植爱国情怀,鼓励全体教职工将阅兵激发的爱国热情转化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奋进力量,引导学生树立家国天下、经世济民的责任担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更多堪当大任的经济人才。
《水调歌头·寻脉三晋感怀》
经济学院本科生 李鼎煜
黄浦浪涛涌,幽念太行苍。
三晋迢遥奔赴,寻脉意轩昂。
首义门前凝立,仿若烽烟初起,觉醒焕荣光。
弹迹嵌城壁,浩气韵悠长。
入展馆,瞻墨稿,悟贞纲。
彭真贤睿,真理播撒映山冈。
双塔陵园碑耸,烈士英魂永寄,青史著流芳。
时代新程启,经世志如磐。
供稿 | 张送萍
供图 | 杜雨晴、崔士超
编辑 | 杜雨晴
审核 | 林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