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发展规划和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
全面奋进的关键时刻
经济学院的女教工、大学生和女校友们
坚韧勇毅、追求卓越
与学校同心同德
一起讲好“育人故事”“奋斗故事”
和“幸福故事”
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
上财经济学院的祝福,
都送给可爱的女同胞们!
今天让我们聚焦五位女同胞
一起来听听她们的精彩故事!
程桂芳教授于1947年考入我校(时为“国立上海商学院”)银行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学院政治经济教研室主任,并于1995年光荣退休。程桂芳教授在1956年3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67年,2021年6月3日获得上海财经大学“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2021年,程桂芳教授在学校捐赠设立“方民博士奖学金”,适逢建党百年华诞,她表示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多年来聆听党的教育、紧跟党的步伐,在离开讲台后,仍想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为财大后辈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她也希望自己捐出的所有积蓄,能够发挥实效、落在实处,切实解决大家的资金问题,使受助博士生们能够全心投入学术科研,产出高质量的成果,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程桂芳教授的善举展现了老一辈上财人的向党之心和爱校情怀,充分表达了她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关心和对学校发展的助力。除了积极参与公益捐赠,程桂芳教授也通过口述上财”四史”,传递学校历史及教学回忆,让我们感受历代上财师生与党同行、与国共进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因大众而存在,教师因学生而存在。学生是教师的根,没有学生的教师会感觉到生存的“无根性”,每个学生都是珍贵的存在。
2022年度,经济学院共有5位教师荣获第十二届上海财经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近期小编有幸“蹭”到了其中2位巾帼女教师的课,并有幸与她们交流对于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培养以及课程思政等方面的想法与体悟,请大家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领略她们的风采吧!
贺思民:2017年于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常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课程为中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为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入选上海市浦江学者、晨光学者。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Management Sci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期刊上。
王琳: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教授课程: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II,《资本论》与经济学思维。近年来在国内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现代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建设的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以及多个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过去的一年,学院广大女教工、女大学生和女校友们在学校、学院各级党政和妇女小组的带领下,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们立足岗位、深耕教学,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在引领和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发挥榜样带头作用,让我们一起跟着学生的镜头来领略学院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经济学原理》的课程负责人黄枫教师课堂风采吧!
黄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健康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曾先后荣获2020-2021年度上海财经大学“巾帼新秀”,上海财经大学先进工作者(2020,2019),上海财经大学校先进工作者(2020,2019)、比翼双飞模范佳侣(2019)、上海市精品课程(2018)、上海市申银万国奖教金优秀奖(2014)、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2014)、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经济学三等奖(2013)、上海市浦江人才(2012)、上海市晨光学者(2011)。
俞涵歌 上海财经大学“十佳女大学生”获得者
俞涵歌个人感言:我是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俞涵歌,很荣幸能获得第二十九届“十佳女大学生”称号。我积极参与学院、班级党建团建,如学院四史专项实践、静安军休中心三所抗美援朝老兵座谈会、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两次线上联谊等,所在班级曾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上海财经大学“文明班级”“红旗团支部”。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实践,平均绩点位于年级前2%,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等荣誉,参加云南省元阳县新街镇中心小学“云支教”、千村调查,并基于实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学术研究,成果于北大国家发展青年论坛、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上汇报,目前已直博至北京大学。作为青年党员,我将坚持做扎根中国大地的追梦人,努力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青春力量。
三月八日国际妇女节当天,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工会带领女教工参观上海图书馆东馆。在一楼的”真理光芒耀申江——马克思恩格斯手稿与上海红色风华展“上,学院教师跟随讲解员的细致讲解,认真浏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珍贵手稿,并结合老照片、唱片、版画等特色资源,感受马克思主义学说与思想体系的孕育和诞生,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根萌芽的过程。
教师们还参观了七楼的精品展览,品鉴了馆藏最古老的纸写本《维摩诘经》、四色抄本《江流记》以及镇馆之宝——宋刻本《长短经》,不禁让人感叹中国书墨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五楼的石不语碑帖艺术展上,残破的碑帖经过匠人的抢救修复,最终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敬佩之余,教师们还执笔临摹名家作品,体验了一次“挥毫泼墨”的感觉。
经济学院的女教工、大学生和校友们
始终与社会和时代
同频共振
守正创新踔厉奋发
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
起到了“半边天”的独特作用
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
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老师们、同学们和校友们,
节日快乐!
(供稿/图:上海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两院工会、胡倩楠、周珈民(学)
视频来源:宣传组策划拍摄、俞涵歌(学)
编审:刘伟、王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