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19日,由经济学院和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9上海应用微观经济学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武川路经济学院807会议室顺利举行。
会议现场
研讨会为期2天,邀请了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国内外知名高校的17位专家学者,围绕健康、就业、教育、养老等话题,通过应用微观经济学领域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交流与研讨。其中,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和高等研究院的陈媛媛教授、Nathan Schiff 副教授、王学博副教授、赖汪洋助教授、戴天然助教授、马明明助教授、Kyung Min Kang助教授和查丹燕助教授先后就自身科研成果进行了汇报交流。会议还吸引了上海财经大学兄弟院系师生和经济学院的部分博士生前来聆听。
会议现场
研讨会第一天上午,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陈媛媛教授代表会议组织方,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并表示期望通过本次研讨,使得研究团队年轻骨干得到锻炼与提升,进一步搭建应用微观经济学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海内外学者提供更加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环境。最后,她预祝接下来的研讨会顺利举行,与会嘉宾在上财有一个开心、愉快的学术体验。
陈媛媛教授致辞
接下来,来自耶鲁大学的Mark Rosenzweig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Thomas Lemieux教授、意大利博科尼大学Jérôme Adda教授、康奈尔大学Michael Waldman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张俊森教授、清华大学施新政副教授和吴斌珍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磊教授和上海财经大学应用微观经济学领域的8位教师先后汇报交流了近期科研成果。
报告人:Mark R. Rosenzweig 教授
题目:学校教育对零成本健康维护的影响:中国农村地区的超重青少年与儿童
(The Effects of Schooling on Costless Health Maintenance: Overweight Adolescents a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核心观点:“ Mark R. Rosenzweig教授提出政策建议: 第一,他认为在食品上标注卡路里信息、对垃圾食品、高糖分食物征税对解决肥胖问题是无效的。第二,减少肥胖的政策应该旨在向低受教育水平人群宣传肥胖的成本;应该减少贫困,使得穷人能够消费更为健康的食物、有能力进行更为健康的活动;增加贫困人群放弃进行不健康活动的激励。认为在食品上标注卡路里信息、对垃圾食品、高糖分食物征税对解决肥胖问题是无效的。第二,减少肥胖的政策应该旨在向低受教育水平人群宣传肥胖的成本;应该减少贫困,使得穷人能够消费更为健康的食物、有能力进行更为健康的活动;增加贫困人群放弃进行不健康活动的激励。”
演讲人:Thomas Lemieux
题目:建筑业的繁荣萧条周期对就业的影响
(The Employment Impact of Construction Boom-Bust Cycles)
核心观点:“ Thomas Lemieux教授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了1990年代初期东德的建筑业大繁荣对总体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他利用东德建筑业繁荣的地区差异,来识别建筑部门的冲击对总体劳动力市场的因果效应,这里的地区差异主要来自于东德西德合并过程中,东德政府所采取的财产归还政策的强度,这种财产归还政策所带来的产权不清不利于建筑业的发展。基于县级的存量就业及增量就业的变化,研究者发现建筑业的繁荣和萧条对总体失业率有着较大的持续影响,主要是因为建筑业工人较难转移至其他部门。”
报告人:Jérôme Adda 教授
题目:工资增长的来源
( Sources of Wage Growth)
核心观点:“ 工资的增长在不同技能群体之间有何差异?Topel-Ward对于工资增长率的分解是否正确?美国和英国等国家近期的政策重点关注职业教育,这类政策又有什么效果?我们建立了一个教育和职业生涯的动态模型,该模型允许部门专有的人力资本、不可观察的部门生产率、在职工作搜寻等。研究者采用追踪长达30年的德国数据来对模型进行估计,这一数据有着精准的就业和工资记录。研究最后发现不同的技能是在不同阶段获得收益的;常规性的手工技能在职业生涯早期有较大收益,创造性的抽象技能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变得重要,并且也是所有部门的劳动者在职业生涯后期工资增长的主要来源。”
报告人:Michael Waldman 教授
题目:升职信号假设
(The promotion signaling hypothesis)
核心观点:“ 文章呈现了基本的晋升信号理论的论点,然后广泛讨论了相关文献,并得出初步的结论,晋升作为工人能力的信号导致工资大幅度增长;晋升加薪导致晋升扭曲;这种扭曲随着企业人力资本专业化的水平而下降。这一论点已被以各种方式加以推广和应用,包括在教育水平、招聘面试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等方面的推广,以及基于市场的晋升比赛,晋升过程中的歧视,和教育信号等方面的应用。经验和实验证据都支持这一论点。总的来说,晋升信号对许多劳动力市场话题都很重要。”
报告人:张俊森教授
题目:子女性别构成对孝心和赡养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Children’s Gender Composition on Filial Piety and Old-Age Support)
核心观点:“ 中国孝道文化根深蒂固,由此研究者提出猜想:父母会有意地激发子女的孝心,从而使自己能够获得子女更多的帮助。随后文章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假设父母可以通过投资孩子的人力资本来提高他们未来的收入;父母可以通过培养激发子女的孝心,从而使得子女的效用函数里包含父母的效用。如果男孩的赡养能力大于女孩可以推出1. 当一个孩子有一个兄弟而不是姐妹时,父母会更少地从他/她身上寻求养老支持,该效果对女孩更为明显;2. 与之对应的,父母也会更少地向该孩子强调孝道。为了检验上述推论,本文使用中国儿童双胞胎调查数据,该调查能够很好地解决子女性别构成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验证了模型的主要猜想。实证结果发现,父母为了养老而会向孩子们灌输孝道观念,子女性别构成并不会影响对孝道的灌输。养老的社会支持挤出家庭支持。”
报告人:施新政副教授
题目:通勤的改善会如何影响雇员?以一个自然实验为例
(How does improvement in commuting affect employees?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报告人:吴斌珍副教授
题目:波士顿机制下的匹配不平等与战略行为:以中国大学录取为例
(Matching Inequality and Strategic Behavior under the Boston Mechanism: Evidence from China’s College Admissions)
报告人:张磊教授
题目:雇主学习和大学收益动态:以大学扩张中的中国精英教育为例
(Employer learning and the dynamics of returns to universities: Evidence from Chinese elite education during university expansion)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八位教师先后汇报研究成果:
报告人:陈媛媛教授
题目:政策的非预想效果:特大城市人口控制与儿童留守
(Unintended Policy Consequence: Migration Control Policy in Mega Cities in China and Parent-Children Separation)
报告人:Nathan Schiff 副教授
题目:城市中的快递:以纽约市餐厅的垄断竞争为例
(Delivery in the city: evidence 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from New York restaurants)
报告人:戴天然助教授
题目:当年轻人遇到老人:以中国的教育提升为例
(When the young meet the old: evidence on education upgrading in China)
报告人:王学博副教授
题目:大饥荒,差别化生育率和收入不平等:来自中国的证据
(Great Famine, Differential Fertility, and Income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China)
报告人:赖汪洋助教授
题目:能源革新,健康改善和经济发展
(Energy Upgrade, Health Improve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报告人:马明明助教授
题目:不论健康与疾病:配偶对英国老年人健康与健康行为的影响
(Togeth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Spousal Influence in Health and Health Behaviors of Elderly in England)
报告人:Kyung Min Kang 助教授
题目:父母收入、大学入学和大学毕业
(Parental income, college enrollment and college completion)
报告人:查丹燕助教授
题目:学校扩张与女性结婚年龄(印度尼西亚的经验调查)
(Schooling Expansion and the Female Marriage Age: Evidence from Indonesia)
与会学者激烈讨论
学院教师利用休息时间继续讨论
多年来,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一直秉持“坚持立德树人、追求长远卓越、打造世界一流、服务国家急需”的发展战略,已构建起包括Seminar、Workshop、Lecture、Forum、Conference在内的“五位一体”的国际化学术交流网络。本次研讨会也希望借助Workshop这一简约高效、专题聚焦且互动性较高的会议形式,进一步推动我校应用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
(供稿:胡倩楠、张吴坤(学)、董彩婷(学)、张竞(学)、袁梦(学);供图:胡倩楠、张君良;编审:陈媛媛)